甘肃雷电保护-防雷保护装置都有哪些
2020-02-10 来自: 甘肃海陆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510
1、电力系统中基本的防雷保护装置有:避雷针、避雷线(架空地线)、避雷器和防雷接地等装置。
2、避雷针和避雷线可以防止雷电直接击中被保护的物体,因此称为直击雷保护。
3、避雷器可以防止沿输电线侵入变电所的雷电过电压波,因为也称为侵入波保护。
4、接地装置的作用是减少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器与大地之间的电阻值,以达到降低雷电过电压幅值的目的。
避雷针
1、避雷针的保护原理是当雷云放电时使地面电场畸变,在避雷针的顶端形成局部场强集中的空间以影响雷电先导放电的发展方向,使雷电对避雷针放电,再经过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遭雷击。
2、绕击:雷电绕过避雷装置而击于被保护物体的现象。
3、反击(逆闪络):当强大雷电流通过避雷针流入大地时,必然在避雷针上产生幅值很高的过电压,此时避雷针与被保护物体之间的间隙可能击穿,称为反击或逆闪络。
4、保护范围:我国有关规程推荐的保护范围对于0.1%的绕击率。
避雷线
1、避雷线的作用原理避雷针相同,主要用于输电线路的保护,也可用于保护发电厂和变电所。
2、保护角:避雷线的铅垂线与避雷线和边导线连线的夹角。显然,保护角越小,雷击导线的概率越小,保护范围越大。
3、高压输电线路杆塔设计中,避雷线的保护角一般取20°~30°;220kV~330kV双避雷线线路,一般为20°左右;500kV线路一般不大于15°,山区宜采用较小的保护角。
4、对于同塔双回或多回路,110kV线路的保护角不宜大于10°,220kV及以上线路的保护角不宜大于0°。
避雷器
1、避雷器的类型
①保护间隙
②管型避雷器(排气式避雷器):一种具有较高熄弧能力的保护间隙
③阀型避雷器
④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
2、对避雷器的技术要求:
①正常工作隔离导线和大地(放电电压高于系统大工作电压);
②动作时限制雷电侵入波(避雷器先于被保护设备放电);
③动作后可靠切断工频续流(具有相应的熄弧能力);
④动作后不易产生截波。
3、阀式避雷器的额定电压为电网的额定线电压。
4、金属氧化锌避雷器的额定电压为允许施加的大工频电压有效值,大持续运行电压为电网额定相电压。
5、阀式避雷器的冲击系数越接近于1,切断比越接近于1,保护比越小,保护性能越好。
6、金属氧化锌避雷器的残压比越小,荷电率越大,保护比越小,保护性能越好。
接地装置
1、接地装置包括接地体和接地线。
2、电力系统的接地可分为三类:
①工作接地:根据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需要而设置的接地,如中性点接地。接地电阻值0.5~10Ω。
②保护接地:为了人身安全而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等接地。接地电阻值1~10Ω。
③防雷接地:用来将雷电流顺利泄入地下,以减小它所引起的过电压。接地电阻值1~30Ω。
3、冲击接地电阻:防雷接地装置在流过冲击大电流时呈现的电阻,简称冲击接地电阻。与此相对应,工频或直流下的接地电阻称为稳态接地电阻。
4、冲击系数为冲击接地电阻与稳态接地电阻的比值,其值一般小于1。
5、火花效应使冲击接地电阻小于稳态接地电阻;电感效应使冲击接地电阻大于稳态接地电阻。可见,火花效应对接地电阻的影响一般大于电感效应。
6、降低接地装置接地电阻的方法:
①有效或大接地装置的地中极面积;
②增加地网埋设深度;
③局部换土,采用降阻剂;
④导体引外接辅助接地体。